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园所动态 > 正文

“循”路之旅 一路“童”行—徐州幼专附属幼儿园煤建路园区大三班寻找路线班本课程故事

        发布日期:2024-11-03   浏览:

用眼睛记录风景,用眼睛记录风景。

追寻儿童不是单纯的口号,而是鲜活的具体行动。

在《走进电视台》的主题下,我园大三班的孩子们热烈讨论着。

如何从徐州电视台顺利返回幼儿园?

徐州电视台究竟坐落何处?

我们的幼儿园又隐身于哪个小区?

返程应选择哪条道路最为便捷?

就这样,一场探寻路线的奇妙旅行悄然拉开序幕......

我知道:可以用导航

一诺:导航是是什么?用来干什么的?

书宇:手机里有导航。

研研:可以用导航看路,它会说话,告诉你怎么走。

梓晨:爸爸妈妈的手机里的导航,叫高德地图,上面很多路线,我们跟着路线走就可以了。

认识路线图

除了手机里,孩子在商场、小区、公园等地方也找到了路线图。原来我们的生活中路线图还真不少!来看看孩子们的发现吧!

这是我看到的欧乐堡海洋世界是导览图。


这是金鹰二店的导览图,我妈妈会带我到三楼的橙子花园玩。

路线图还会告诉我们很多重要信息。

这是云龙湖的导览图,我在图上找到了苏公岛。

教室门口的逃生路线是当遇到火灾时的安全逃生路线。

教师的思考:

兴趣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开启他们的智慧,让他们愿意主动解决遇到的问题。

寻找路线图时,孩子们对各类路线图充满好奇,想了解如何顺利到达某个地方。孩子们就此引发热议,激发了对路线探究的兴趣。

在已有生活经验相互分享的基础上,他们又通过与爸爸妈妈的探讨、上网查找资料等各种方式对路线进行了调查,获取了五花八门的答案……

通过多次质疑、问答、辩论,最终总结出一个获得大多数人认可的答案:

路线是指从一个地方到达另外一个地方所经过的道路。

我调查:路线图哪里来?

1.路线图上的标志是什么?

古代是靠人边走边画出来的;现在是通过卫星影像来绘制精确路线图,让我们能够足不出户而了解世界。


2.路线图上的标志是什么?

获得经验:标志是各种物体的象征,比如:医院、学校、湖泊、楼房、街道等。


我设计:我的路线我做主

大年:爸爸妈妈手机里的地图是可以导航的,像路线一样。

朵朵:对的。路线图是用来指路的,帮助我们找到地方的。

书宇:那电视台在地图的哪里呀?我们幼儿园又在地图的哪里哟?我们可以直接走过去。

梓晨:不行、不行,中间很多灰色的小方形是楼房,我们不能穿墙而过呀!

久熠:那我们在地图上找一找返园之路吧!

第一次绘制路线

我们在地图上确定了电视台(云龙公园旁边)和幼儿园(煤建西村)的具体位置,并找到了三条可以返园的路线。经过大家的讨论,发现路线长短不一,但是最终都可以到达。

汉堡指出想画自己的路线图,让大家也能看着我们的路线图找到要去的地方。

于是,孩子们开始绘制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路线,大家来看一看吧!


教师的思考

《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一书中提出:地图制作是一种把儿童在幼儿园之旅中提供的材料记录下来的方式。对幼儿而言,对一个地方进行二维表征是项困难、抽象的挑战。

初绘地图的孩子们标记沿途地点凌乱,与现实路线有所不符,但能清楚地标记起点与终点,能用简单符号表示标志性建筑,充分展现了幼儿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促进了对地图绘制过程与技巧的理解。

“路线图出炉啦”

大家看得懂我们的地图吗?让我们来问问吧!

问问唐老师是否你能看懂我们的路线图吗?

找到其他班的小朋友提建议。

我们的讨论:

柚柚:好像大家都看不明白我们的路线图。

嘉铄:没有标志,没有箭头,不知道要从哪里走到哪里。

可乐:这个不像路线图,都没有路。

大年:我们可不可以像古代人那样边走边画?

荔枝:我有相机可以拍照,回到教室后我们可以看着照片回忆路线。

小结:

孩子们是跟着手机导航图绘制路线图的,由于绘制的路线图没有目的地,也没有起点;而且路线的旁边也没有画出标志物,所以找不到路线!

但孩子们又想到:古代人是通过边走边画绘制路线图,大家最终决定用拍照的方法记录路线。

实地考察:从电视台返回幼儿园

参观电视台之后,孩子们带上相机、手机、iPad和老师提前为大家准备的手机导航图开始返园之旅。

刚走出电视台大门,遇到一个三岔路口,走哪条路呢?

研研:走左边的路。

子卿:我知道左边的路通到云龙湖,我们不能走。

汉堡:我们走中间的路。

教师:大家同意吗?

孩子们:我们走走看吧!

 这是什么?明珠路路标!

瞧,这是导航图上的“云龙官邸”。

妈妈说我以后大班毕业了就到这里上学。——徐州求是小学。

这上面写的是煤建一街,我们向左拐个弯就到幼儿园喽!

教师的思考:

亲身体验是孩子们获得经验的最有效方式,更是个体认知内化的催化剂。我们要做引路人,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探索,寻找生活中的“路线”以及自己所了解的“路线”。

孩子们对于路线建立了初步的链接,了解路线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只要有了路线图,不管你走到哪里,都不会迷路。

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在生活中寻找返园路线,将已有经验和新知进行衔接、贯通,帮助幼儿完成认知的升华、经验的提升。

第二次绘制路线

书墨:我画的是大家从电视台出发;经过医院、三十七中等,回到幼儿园。泽泽发现我画的三十一中的位置不对,我下次要再走一次,更加仔细地观察。

泽昀:我用绿色两条线画出了马路,用紫色箭头代表我们行走的方向。

琪琪:我画了灯塔的七岔路口,我发现我看到七岔路口的样子和导航图上的样子不一样!


仲墨:我知道了西安南路和明珠路,会画电视台、云龙观邸、矿总医院、煤建西村的标志,我用长箭头表示我们走过的路线,我们没走七岔路口。

与此同时,宋承一小朋友还通过视频详细的介绍了自己绘制的路线图,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的思考:

从发现到思考,从思考到实践,从活动到生活,只有追随幼儿兴趣所生成的驱动问题才是最贴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及路径。

在绘制路线时,我们鼓励幼儿自主设计,勇于尝试,结合自己设计的路线图和实际路线进行对比、验证,不断修正、完善路线。提升了生活经验,提高了沟通能力,锻炼了观察能力,真正理解了绘制路线图的要领:要简洁明了,让人人看懂。

教师适度指导,相信幼儿成长,陪伴见证其实现想法的过程,这才是深度学习的真谛。

结束语: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的教育应顺应孩子爱探索、爱研究的天性,鼓励探索研究,创设自由思考环境,使孩子成为主动学习者。

通过活动,孩子在绘制路线中发现问题,在亲身体验中寻找答案,在对比验证中获取答案,再反馈于生活,真正理解了路线图的含义。

作为陪伴者,我们多维观察,及时回应,适度支持,大胆放手。以“理解、尊重、支持”助力儿童,相信儿童,静待花开,绽放精彩!